close
我家姊姊說了一個匪幹與共匪的故事
很像我家老爹的風格,他老是唱:「我家門前有共匪....」
昨天下午我婆婆大人也說了一個關於離婚的事件,還很好玩的跟我說:「他進來了,不說了!」
當父母的心情可能就是這樣,很無奈
對於子女的種種,雖然知道是錯的,但只有接受,有時還會幫子女自圓其說,甚而睜眼說瞎話
其實,這同理可證,只是立場的不同,所扮演的角色及相對應的行為、思想不同罷了
那天,妹妹從台北回來說了個故事,我說:好討厭的小姑唷!竟然說這種話,搬出去搬出去!(可想而知,我站在誰的立場)
我家母親大人說:那可不一定,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他自己做的是錯事,也不會帶著羞愧的心過生活(跟我想的差真多!)
又是樁感情事!
再換個角度想,所謂的倫理道德觀,只存在於個人意識之存在
當行為被合理化或大眾化時(如:現代人離婚率高,每三對就有一對離婚)時,小眾與大眾間的力距改變,撼動了社會間強力的聯繫
不見得這樣的道德聯繫會斷掉,但,它的確是做了某些位移
社會中被期待的角色期望出現某種落差,對於社會傳承或下一代造成階層性的位移
點點滴滴的小位移,形成了社會代價
所以,回歸到事情的本源,價值意識與現實環境的對抗,需要某種更良、更強的連結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