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沒有一個人,可以面對歷史的述說時,直直的說:「這就是歷史的全貌!」
不論我們說,歷史,是文字工作者或當權者的歷史;或是說,歷史,是某些人的歷史。
在種種論述中,沒有一個人可以說我是「全貌」的論述歷史。
沒錯,就某個程度而言,我們都生活於無知當中,視為理所當然。
每每再再閱讀龍應台的書時,回顧著過去的種種,我總是在想,這樣撼動人心的文字工作,他的研究寫作工程是多麼的值得欽佩。
那麼的嘔心瀝血。
除了欽佩他的文字及論述外,更對於"無知"感到疑惑。
不知何時,有一位補習班的老師不斷的告訴我們:無知是罪惡的。
因為深深的理解
因為有相當的觸動
面對當時年幼的弟妹說出這樣的話,也許,他們很無法理解,甚或有些反感。
但回過頭來再度深思"無知"這件事情,卻帶著淡淡的悲哀與憂愁,夾帶著某個程度的幸福。
因為我們不知道生命的盡頭離多遠,所以恣意的吵架、恣意的發呆、恣意的浪費生命。
因為我們無法重來一次,無法再愛一次,所以應該戰戰兢兢面對每一個選擇。
當你真正體認棺材裡裝的不是老人時,是不是會對生命及周遭的持新的寬容態度?
當你換個角度去思索及面對討厭鬼時,是不是也可以發現討厭鬼的可愛之處?
有時候,人生無法像是讀書計畫般,列出科目內容及所剩時間加以分配,面對衝擊式的消逝,是不是上天給予的另一種考驗?
有時候,人生總是充滿了無知的幸運,可以相愛到老、活到老,有的還順便吵架到老、不爽就離婚、懷恨終生,這是不是另一種莫名令人羨慕的浪費?
那些一天到晚在談論要修行、要無欲則剛的修行者,是不是某個程度而言是最怕生死的人?
那些平淡完成一生的人,是否真能坦然面對人生的最後課題?
是不是可以這麼跟你說:
我走了,謝謝你對我的一切,祝福你,祝福你一切都好。
以上的臨終遺言似乎不錯,似乎很豁達,似乎很清淡,似乎還沒說完也必須結束。
如果,戲劇化的面臨生命的倒數計時,我們是否會驚慌失措還是坦然面對?
若無知的、迅速的走,對當事人而言未嘗不是一種超大幸福?(當然啦,活著的親人會很痛苦)
如同無法全面論述歷史般,我們也無從知曉什麼才是無知。
唉呀
難怪,以此論述立場,人才會說要"活在當下"
是一種消極的積極
是一種不得已的得已
若只活在當下,人生似乎很市儈
若不活在當下,永遠的延宕享樂也很辛苦
做個調合的無知者
也許,是目前我能做的。
(最近的確常用閃亮亮的眼神看著小近及其家人,樂得像是傻子一樣,憂慮的像是傻子一樣,傻子一枚)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