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非得起床,在瞌睡蟲通通跑光的瞬間。
梳洗間,看到鏡子裡的自己,滿臉油光(額頭可能可以煎蛋)、不明顯的雙眼皮變成三、四層眼皮,記憶中仍是剛剛非常寫實的夢,心跳誠實的反應出,需要平復。
關掉冷氣,處在一個「餘溫」又悶的環境,打開音樂,試圖冷靜.......
坐在小近駕駛的車中,我們必須開到戰爭的巷道中,與車子呈現九十度的巷道中,正在槍戰,見到流彈四處竄,像是失控的煙火,夾帶著光與煙的尾巴。
心中清楚知道,必須要拋下恐懼無助,必須要處在這樣的環境,面對可能的死亡。
流彈,如同高中時的打靶,是真實的面對,很遜的真實。
回想著睡前的嘶吼:什麼叫做尊重你父母?我哪裡沒有尊重你父母了?我對你父母做的,遠比你家兩個女人對他們公婆做得多的多!只會要我對你父母做什麼,你對我父母又做了什麼?
跑到洗手間,忍不住委屈的大哭~(這就是變成多眼皮的秘密呀~)
很明顯的,女人心中藏了很多但書,往往只在心中想,期望能實現,卻不說出來。
為了避免那位「我說的話不是我的意思」神奇小近的奇異思維錯亂,往往,我會技巧性的說出真實想法。
當然,相處了十三年後,也學會沉默,用用無言的抗議(次數不多就是啦!我比較急躁....)
現在回頭想想,小近學會了幼稚的行為(好啦,我承認是我比較幼稚,小近不學好...)
爭執的對話中常出現「是你先XXXXXXX的」、「每次都是你先OOOOOOO的」,冷靜想想,「是誰先的,好像就輸了」的意涵,到底是........
爭論誰先挑起的、誰的錯,讓對方認錯,已經變成爭吵的重要選項,總之,很幼稚,又很重要(自認為啦)
沒錯!人都比較愛自己,不論生死,不論狀況,所以,在生氣時,只會想「他先XXXXXX,很過分」、「他怎麼可以這樣」、「他很自私」等等自私的想法。
卻看不到聽不到自己的言行是多麼的需要改進
必需要誠實的說,基本上我是由任性、任性+任性所組成的一個人,遑論內心的戲子,也很任性。
我相信一物剋一物,在小近讀研究所遇到他老闆前,我是常勝軍!
在小近遇到他指導教授後,學會收起任性、忍耐與真實的溝通,意思是:必須要學會「不贏」這件事。
除了小近性情大變的曲折外,進入婚姻,更是人生一大重要里程碑。
結婚第二天,通常是要歸寧回娘家。
上午11點,公婆與小姑及表哥N家人出去玩,小近問我,煮個飯給爸媽吃吧!
回想這件事情,早該知道乖兒子跟好老公的差距有如地球與月亮,不是遙不可及,不是說不出的距離,也不是到不了的地方。
而是,很難!
沒錯,我有很多的朋友、長輩告訴我要如何溫良恭儉讓,成為一個好媳婦,B的,小近對我的要求比這些更多的多。
要煮飯邀請公婆來吃,若是沒有,要回公婆家幫忙洗碗整理,做什麼都要算公婆的一份。
是的,小近的要求看似合理,孝子嘛~
那麼,為什吳小亂會要委屈到廁所去大哭呢?
看似溫和安靜的吳小亂,身為老二的排行,身為孬孬的吳小亂,身為戲子的吳小亂,心中總是有不願說出的黑暗面及不平衡。
舉幾個可以說的例子做為記錄好了。
一、洗碗
公婆家是由公公掌廚,但是衛生習慣有點豪爽(B的,我真含蓄)
加上家中事情除了我公公外沒人會去做,因此,小近除非很累很累很累很累很累在加上N次方外,他會回家整理公婆小姑及外甥吃完飯後的戰局。
如果,我也跟著回去,還跟著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沒跟進去洗碗整理廚房,小近會很不爽,臭臉,外加吵一架。
因此,當公公大人婆婆大人沉浸在連續劇哈哈大笑時,當外甥在玩電動時,當小姑大人在外面風騷約會搞不倫時,為了避免跟小近產生磨擦,吳小亂會乖乖的進廚房奮戰,好讓小近事後摸摸我的頭表示嘉許。
小近為了回公婆家洗碗,有時甚至沒吃晚餐,跑回去到晚上十點再回家,望著我辛苦煮好的飯菜,看著因為飢餓卻肥肚肚一點也沒變小的腹部(明明是因為飢餓),火!
二、煮飯
吳小亂的身體這幾年來因為指導教授的關係產生了很大的變化(請上東華美崙校區XX所網站看,他現在是系主任,就是他,姓氏很少的那一位,如果你知道我念什麼所的話....)
算來,這三年我暈倒了五次(還是以上?),可以,幾乎,都在跟他meeting後發生的。
所以,健康狀況不怎麼好。(老實樹時間:應該是心理壓力超出身體負荷,有空的話不要牽拖老闆,但我相信大家都很忙)
最近的一次是公公生日,那時,我的狀況剛好很嚴重。
在小近的要求下,拖著病痛為公公下廚慶生,可是,我媽媽的生日他卻沒有什麼表示(B~B~B~BBBBBBBBBBBBB)
不然就是要我煮很豐盛迎接公婆(又沒有材料,叫我煮個屁呀,標準的吃米不知道米價,不知小廚娘的辛苦),或嫌棄菜色不夠豐富(BBB)
別提一整年的大小節日,都要我一個人張羅,看電視的看電視,出去玩的出去玩,約會的約會,罵髒話的......在心中罵,邊煮飯。
還要裝笑臉跪迎各位大人三催四請請吃飯,當然,也要完成廚房的整理才能回家。
三、出遊
小姑通常有各種理由不跟我們一起出遊,小近會打電話問要不要幫他帶餐,看似好哥哥的樣子。
但是,前天周日因故跟小近產生磨擦沒跟他們全家出遊的我,沒接到一通電話詢問,沒接到任何的食物,
一個人,一個人在異地,一個人享受著一個人的時光
小近生氣我沒有跟他們一起出遊,認為這是不尊重他父母的表現。
為了避免更大的紛爭,淺淺的說明。
其實,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,更需要智慧,也更需要耐力。
35歲的我,經歷了很多不想經歷的痛,
所以,想用僅存的理智,想用一絲的智慧去做不會後悔的事情。
在理智與任性中交會的,往往是盡力。
全站熱搜